近日,國際貿易與金融系羅佳老師、碩士研究生張蛟蛟及上海財經大學李科老師,在國內權威期刊《財經研究》發表題為“數字技術創新如何驅動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來自上市公司專利數據的證據”的學術論文。
論文基於2008-2019年中國製造業滬深A股上市公司專利數據及財務數據🫸🏼,揭示了數字技術創新對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及其機製。
研究結果表明,數字技術創新能夠促進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而企業所處行業的數字化程度、所在區域以及所有製情況都會對數字技術創新效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擁有數字技術專利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顯著高於沒有數字技術專利的企業🫶🏿😍,數字技術創新規模越大,越有利於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行業數字化程度越高⛹🏻♂️🙎🏽♀️,數字技術創新越能發揮積極作用。此外♿,國有製造業企業與西部地區製造業企業的數字技術創新對自身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顯🏮👩🏻🍼。
通過機製分析發現,短期內數字技術創新會導致企業運營成本上升📝🤦🏽♀️,阻礙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數字技術創新還能通過提高企業創新效率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而緩解勞動要素投入扭曲則是數字技術創新通過緩解企業資源錯配發揮作用的主要渠道🏋🏽♀️。
論文的邊際貢獻主要兩個方面:第一👩🏻💼,與目前大多數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不同,本文利用數字技術專利數據來衡量企業數字技術創新👆🏼,為實證分析提供了更加穩健的研究基礎,也使本文的實證結果更具創新價值;第二,本文率先探究了以專利直接衡量的數字技術創新對製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為未來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文鏈接7️⃣:https://doi.org/10.16538/j.cnki.jfe.202211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