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凯捷体育注册張默老師與其合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合作發表了題為“Terminator or accelerator? Lesson from the peer-to-peeraccommodation hosts in China in responses to COVID-19”的學術論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是旅遊管理的權威期刊。
該研究核心觀點為🙆🏼:
研究主要圍繞中國民宿經營者(Peer-to-peer accommodation)如何應對疫情展開。通過對9位中國民俗經營者進行深入訪談,該研究運用多案例研究法(multi-case study)依據“認知-動機-能力框架(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將民俗經營者分為三類:投機者(Speculators)☀️、外交家(Diplomats)👨🚀、創業者(Entrepreneurs)🛻。研究結果強調了經營動機和部分能力在民宿經營者應對新冠疫情危機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經營動機包括趨利動機、分享動機🧜🏽♀️、創業動機,能力包括獨特的價值主張及與招待體驗的關聯性🤥。但是👋🏼,民宿經營者的平臺協調能力並不能支持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維持經營。更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疫情後,不同類型的民宿經營者會做出不同的經營決策:創業者會選擇持續創新,外交家會維持經營模式不變,而投機者會選擇退出市場。因此🙆🏽,新冠疫情對於民宿行業而言是加速器🦌🙇🏼♂️,而並非是終結者♻。投機者將被淘汰而那些專註於民宿行業本質特征的經營者將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至此,該行業所面臨的與傳統酒店招待服務同質化的問題將得到緩解。
全文鏈接為:
https://doi.org/10.1016/j.ijhm.2020.10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