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2021屆碩士生胡叢林和劉斌教授(通訊作者)、劉運輝副教授(清華大學)合作的論文“StrategicResponse to a Powerful Downstream Retailer: Difference-Setting WholesalePricing Contract and Partial Forward Integration ”在FMS高水平期刊、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會刊《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and Systems Engineering》刊出。
該文章核心觀點為:隨著零售商獲得額外的市場規模和運營能力,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沖突加劇,強勢零售商激進的討價還價行為引起了供應商的極大關註。本研究考慮一個共同供應商和兩個非對稱零售商的供應鏈。強勢零售商擁有額外的市場份額和議價能力🔥🕵️♀️,而弱勢零售商則沒有。我們為上遊供應商提出了兩種可行的策略來應對強勢零售商的議價行為👨🏻🎤:差價定價合同和與弱勢零售商的整合。首先,供應商總是從差價定價合同中受益,因為它不僅提高了兩個渠道的邊際批發利潤🚣🏼♂️,而且減少了強勢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從而可能削弱其渠道力量🤳。通過渠道整合和差價定價模型的比較我們得到🧼:當強勢渠道的盈利能力較低時🦹🏿♀️,渠道整合的效果突出;而在強勢渠道利潤豐厚的情況下,惡性競爭(差價定價合同)的效果更加明顯;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零售商,與弱零售商進行整合對供應商來講總是更有利可圖。除此之外🙏🏽,我們還得到:差價定價合同的實施適合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而當產品的差異性較大時⚰️,渠道整合的效果更顯著。最後,通過比較這兩種解決方案的均衡,我們發現供應商的最優選擇不僅取決於市場份額的差異,還取決於主導零售商在談判中的議價能力👨🏻🚀。
全文鏈接為: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11518-021-5505-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