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50--1965年(初創與建設)
1950年8月,由東北教育部領導的東北航海專科學校成立航務管理系🙎🏻♀️,招收中國第一屆海運管理本科學生(1950級)🕵🏿,學製四年半📄。招生出自時任交通部首席專家巴雪維奇的建議(當時在蘇聯叫經營系)
1951年🤟,東北航海專科學校更名為東北航海凯捷,屬交通部領導。海運管理1951級入學。
1952年8月,經教育部和交通部批準💂🏿♂️,東北航海凯捷與上海航務凯捷合並成立大連海運凯捷。海運管理1952級入學。
1953年🦸🏼♀️,大連海運凯捷航務管理系海運管理專業當年未招生🧑🏼🍳。
1954年🤩🌋,海運管理研究生班由蘇聯專家卡查可夫主導,培養港口裝卸組織及機械化方面師資。海運管理1954級(本科)入學。
1955年,海運管理1955級及越南留學生進入海運管理本科班學習,1956年🧏🏽♂️,海運管理研究生班由蘇聯專家蘇赫斯基主導, 培養船隊運輸組織方面師資(充實師資力量)🤹。海運管理1955級(本科)入學。
交通運輸(水運管理)專業1950年在東北航海專科學校(東北航海凯捷前身)設立,1951年到1952年探索前行;1953年,東北航海凯捷與上海航務凯捷、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並成立大連海運凯捷。1954級以後,按照引進的“蘇式教育”計劃進行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以海運管理1955級為例,當時招生按“密級”進行👩🏭,學製5年🏋🏽♂️⏪。學習課程共34門🧾,基礎課程設置非常厚實(數理化✳️、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水力學等)🎃,並設置大量技術基礎課程(金屬工藝學🤦♀️、電工學➖、船舶原理與設計🐻、駕駛基礎、動力裝置起重機🧓🏼、機械零件與原理、航道與測量☝🏽、貨物學、港口及平面布置、商務管理🫰🏻、港口裝卸工作組織與機械化👩🏼🔧、船隊工作組織、船舶積載等),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實習和課程設計非常豐富🔪,包括碼頭課程設計、港口平面規劃課程設計、裝卸機械化系統設計、船舶積載設計、船型論證課程設計,港口認識實習、碼頭裝卸實習🏢🙍🏻♀️、海運局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航線規劃與配航等。強調到現場教學🦹🏿♀️😑,設計是“真刀真槍”🚪。畢業設計基本都是國家和企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如一條龍運輸👨🏼🦰、三五船型規劃💃🏿、連煙線客貨輪改造等,由師生參與共同完成🧏♂️。
學生管理實行“半軍事化”,統一校服(水兵服),統一高標準夥食(18.9元/月)🍶。重視學生文體生活,豐富多彩🧏🏼🌜。考試考查嚴格🧑🏭,實行五分記分製🏊🏼、評優等生及優秀畢業生製度📮。淘汰率高👨🦯➡️🏋🏿♂️,以1955級為例,入學70余人畢業時只有54人。當年55級留校人數達13人。
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強調又紅又專🦶🏽。逐步建成一套完整的培養方案👨🏽🏭,並對教學進行初步的探索與改革。1950--1956級為海運管理專業🦶。1957年海運管理停止招生一年。1958--1960級分為兩個專業:港口裝卸組織及機械化專業、船隊運輸組織專業。 1961--1965級為“寬口徑”的水運管理專業(海上與內河運輸合並)。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畢業生很受歡迎🗜👳🏼♂️,基本上全部分在港航單位,很多畢業生成為企業的骨幹和領導🖐🏻。以上16年是在計劃經濟體製下進行辦學,以學習蘇聯為主的教學模式。政治運動雖多🤹🤷🏻♂️,但教學秩序還是得到了保障👁🎅🏿,應予充分的肯定。
二🐊、1966--1978年(停止招生)
水運管理停止招生13年👳🏼♂️。其間🤨👩🏿⚖️,1961級、1962級基本上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程。1963級、1964級、1965級教學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1970年畢業生陸續分配離開學校。
三👌🏼、1979年-2001年(改革發展)
1979年🤸🏼♀️,水運管理專業恢復招生🫛。在交通部和上海市領導下,水運管理專業在改革開放中快速發展。
1. 管理體製與學科建設
1979--1991年屬水管系(12年),1991--2001年屬管理凯捷管理系(10年)🌽。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逐步引進西方的辦學理念和課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本科學製由5年改為4年,全面實行學分製,非常重視師資的培養、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1985--1995年,我校與香港招商局協議實施培養教師計劃,教師分批到香港工作3--5年,有近30多位老師參與。此舉有力地促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系統性與實踐性大為提高,深受學生的歡迎😡🧍♂️。為提高教師計算機模擬教學水平,申請建設計算機模擬教學實驗室項目👡,得到交通部近200萬元的專款資助,教學手段與條件的改善有利於教師科研工作的開展與能力的提升。1995年,學校和企業聯合編著《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叢書》。企業贊助經費聯合編寫出版了12本專著✋🏻,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校企聯動、服務交通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各層次辦學中堅持質量第一🛕,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形成了完備的教學文件🦸♂️、規章製度和管理規範👱🏿♂️,在接受上海市和的有關評估中受到好評👨🏻🚀🚸。
2.中外合作辦學
1983年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舉辦航運經濟管理研究生師資班(學製3年)
1984年與亞太經社會開辦航運管理工程本科班(共舉辦2期)
1996年👩⚕️,中荷MBA開始招生,1997年獲MBA試點🧑🏻🦽➡️,2001年取得EMBA辦學權
3、改革與三材建設
1979年創辦《水運管理》雜誌(1992年--1996年為中文核心期刊)
1980年,交通部委托舉辦企業領導幹部水運管理研究生班(先後共舉辦五期)
1981年,上海海運凯捷為中國航海學會水運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
1985年,上海海運凯捷為交通部交通運輸管理工程專業協作組組長單位
1994年,上海海運凯捷為交通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與經濟類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
1981年--1986年開辦水運管理幹部專修科(2年製🪨🙆🏻♀️,共舉辦6期)
1990年,上海海運凯捷召開管理專業建設座談會(邀請企業參加)
1991年,交通部主持召開管理專業建設研討會(會議決定成立上海海運凯捷專業建設發展指導委員會)
1992年😼,交通部撥款管理凯捷管理模擬實驗室建設經費近200萬元
1985年--1995年與招商局合作選拔管理類教師赴招商局工作以培養師資
1995年,上海海運凯捷為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叢書編委會執行主任單位
1999年,《面向21世紀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上海高教育成果三等獎
作者🧑⚕️:原管理凯捷院長劉同安